本科生教育

专业介绍
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正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作者:   时间:2023-10-12   点击数:

1.专业概况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设立于1988年,前身为1973年创办的青海大学水电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1994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改系建院后,设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学院学科发展规划,2013年农业水利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并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行大类招生。2021年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顺利获批,是青海大学唯一的工科专业一级博士点。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具有国家级平台支撑和高水平人才队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依托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分室、水利水电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研究院”等教学与科研平台、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江河源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围绕高原水文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高原河流动力学、高寒地区水利工程等领域内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能力并重的优秀人才。

2.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在读博士9人,45岁以下比例84.8%,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海省昆仑学者3人。教师队伍中全国水利学科带头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青海省学术领军人才1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4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人,青海省骨干教师1人。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101项,经费9506.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青海省科技项目24项,横向课题46项;获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21篇;主办或承办8次国内外学术会议。

水利工程系师资队伍一览表

专业教师

姓名

黄跃飞

职称

教授

姓名

岳生娟

职称

讲师

姓名

顾声龙

职称

教授

姓名

王丹丹

职称

讲师

姓名

潘起来

职称

教授

姓名

王艳君

职称

讲师

姓名

孙新建

职称

教授

姓名

贺巨龙

职称

讲师

姓名

倪三川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杨海娇

职称

讲师

姓名

张兴玲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于 腾

职称

讲师

姓名

李积花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申惟文

职称

讲师

姓名

张强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朱晓梅

职称

讲师

姓名

任燕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康倍铭

职称

讲师

姓名

甘永德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赵勤霞

职称

讲师

姓名

吴玉帅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郭占娟

职称

讲师

姓名

王尚涛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吴海涛

职称

讲师

姓名

柏文文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薄夫萍

职称

助教

姓名

任倩慧

职称

讲师

姓名

王生春

职称

助教

姓名

石旭芳

职称

讲师

姓名

李平善

职称

未定级

姓名

刘 孟

职称

讲师

姓名

乔禛

职称

未定级


姓名

闫懂林

职称

讲师





3. 专业发展

本专业发展历史悠久,高原区域特色突出,依托平台优势明显,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三江源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和高寒水利工程等领域是国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水源涵养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事关全国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目前,随着智慧水利建设工作的发展,青海省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支撑和驱动高原水利高质量发展,但缺乏高寒地区水利工程研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优势单位,加快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智慧水利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4. 学生培养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基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强,并具有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能力。毕业后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不断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工作实践,具备胜任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作为工作团队的核心成员或领导者有效发挥作用。

5. 主干课程

主要理论课程:Python程序设计、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画法几何与水利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经济学、工程水文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毕业设计一般安排14周左右。

6. 就业深造

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设计、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营销和教学等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交通和市政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可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等专业方向继续深造。

7. 学制与学位: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上一条:土木工程专业

下一条:工程管理专业

版权所有@青海大学 青ICP备05000181号-1   公安备案号: 63010502000029